《经济参考报》发表了《经参调查·锐度|“精神鸦片”竟长成数千亿产业》一文,文章将网游比作“精神鸦片”、“电子毒品”,并指出“精神鸦片”已经发展成数千亿的产业。
文章直接点名某巨头的手游,随后各大媒体相继转发了该文章,在互联网迅速传播。
而业界和网络上也掀起了对“精神鸦片”的讨论,出现了很多不同对立的观点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经济参考报》后来删除了原来的文章,重发标题改为《经参调查·锐度|网络游戏长成千亿产业》。
“电子游戏是不是精神鸦片”引发争议
在微博上,关于“电子游戏是不是精神鸦片”的讨论登上热搜,观点不一。
有人认为企业逐利,网游引导未成年人上瘾沉迷;有人认为游戏行业不该背此黑锅,家长监管缺失才是核心原因;甚至有人质问,短视频不是比游戏更容易沉迷?
更有观点指出,过去的几十年人们曾说过武侠小说、流行音乐、电视节目、手机等会毁掉下一代,但历史证明“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”。
而核心问题就是未成年人沉迷游戏,到底是谁的责任?
网游到底是不是“精神鸦片”?
10位家长这样说
为了真实了解家长们对网游的看法,三言财经咨询了10位家长。
主要向家长们询问了以下几个问题:
1、你家孩子多大了几年级,玩游戏吗,玩什么游戏?游戏时间多长?
2、是否上瘾沉迷、是否花钱消费?
3、对于孩子玩游戏,平时你会管吗,怎么管的?
4、有人说游戏是孩子社交的工具,不玩可能会被孤立,你怎么看?
4、游戏上瘾沉迷,有人说是游戏设计问题,有人说是家长监管不力,你怎么看?监管有哪些难处困难?
5、是否同意游戏是精神鸦片的说法?
6、有人说沉迷游戏会毁掉一代人,你怎么看?
7、有人说短视频比游戏更容易沉迷,更是精神鸦片,是吗?
结论:
调查涉及的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,最大的17岁,均是在校学生,基本都是男生,总共12个孩子。
根据家长自述,有7位孩子算游戏上瘾。
家长形容孩子沉迷的描述:
a、他(13岁男生)一有时间就会干和游戏相关的事,不是打游戏就是看游戏相关的视频、直播。
我曾经发现他躲在厕所里玩,甚至晚上蒙着头玩。
我发现过他偷花了我微信号里的钱,另外他还会刷短视频平台挣钱,买皮肤啥的。
b、两个孩子(11岁和6岁男生)挺痴迷游戏的,大儿子喜欢玩和平精英,小儿子玩迷你世界。平时看电视、视频、直播也是与游戏相关的。
想老大如果不管他,他会一直玩到系统限制,也就是一直玩。
c、他(15岁男生)平时玩王者和和平精英。如果不管的话会一直玩,可能有4到5个小时。
所以也算沉迷,但应该没花过钱。
至于怎么监管孩子,家长们的手段是控制游戏时长,但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严格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。
一半左右的家长对孩子并没有强制要求控制游戏时长,其中三个家长自认为孩子上瘾,但也没有严格管控。
对于游戏是社交工具的说法,有一半的家长并不赞同,但也有部分家长认可这种说法。
至于游戏上瘾沉迷,到底是谁的问题。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是多重因素,孩子自控能力差是一部分,但更重要的是家长监管不力。
事实上,在新浪科技就“未成年人沉迷网络”的调查中,接近50%的人认为家长的责任更大。
(责任编辑:河北)